鋁型材生產廠家生產鋁型材是通過“熔鑄、擠壓、表面處理” 三大核心工序,將鋁錠加工成具有特定截面形狀(如門窗框、散熱器、工業支架)的型材產品,核心特點是成型精度高、可定制化強,廣泛服務于建筑、交通、工業等領域。
?
一、核心生產工藝流程
鋁型材生產需嚴格遵循 “原料預處理→成型→表面優化→成品檢驗” 的流程,每個環節直接影響產品質量,具體步驟如下:
1. 熔鑄階段:制備合格鋁棒(原料基礎)
原料配比:將純鋁錠(99.7% 以上純鋁)與合金元素(如硅、鎂、銅,根據型材用途調整比例,如建筑型材多為 6063 合金)按配方混合,控制雜質含量(鐵≤0.3%,避免影響型材韌性)。
熔煉鑄造:混合原料投入熔煉爐(溫度 720-760℃),加入除氣劑(如六氯乙烷)去除氫氣(防止型材出現氣泡),再通過鑄造機鑄造成圓形鋁棒(直徑 80-300mm,長度 3-6m),冷卻后進行均勻化處理(520-550℃保溫 4-6 小時,消除內部應力)。
2. 擠壓階段:成型特定截面(核心工序)
模具準備:根據型材截面圖紙,用數控加工中心制作擠壓模具(材質多為 H13 熱作模具鋼,需經過淬火、氮化處理,硬度達 HRC 48-52,確保耐磨),模具需預留 10%-15% 的收縮余量(鋁型材冷卻后會輕微收縮)。
加熱擠壓:將鋁棒加熱至 480-520℃(6063 合金),通過擠壓機(噸位 500-5000 噸,根據型材截面大小選擇)以 10-30mm/s 的速度將鋁棒壓入模具,擠出成型材坯料,同時用牽引機牽引,保證型材直線度(每米偏差≤1mm)。
在線淬火:擠出的熱型材立即進入淬火裝置(噴水或風冷),快速冷卻至 200℃以下,使合金元素均勻固溶,提升型材強度(6063 合金淬火后抗拉強度≥110MPa)。
3. 表面處理階段:提升外觀與耐腐蝕性(增值環節)
表面處理是鋁型材差異化的關鍵,根據用途選擇不同工藝。
4. 成品加工與檢驗:確保達標出廠
成品加工:根據客戶需求,對型材進行切割(精度 ±0.5mm)、鉆孔、銑槽(如門窗型材的榫卯結構)、組裝(如框架拼接)。
質量檢驗:
尺寸檢驗:用卡尺、千分尺檢測型材截面尺寸(公差需符合 GB/T 5237 標準,如壁厚偏差 ±0.1mm);
性能檢驗:抽樣檢測抗拉強度、彎曲性能、耐腐蝕性(鹽霧測試);
外觀檢驗:檢查表面是否有劃痕、氣泡、色差,合格后包裝入庫。
二、關鍵生產設備
不同工序需配套專業設備,核心設備及作用如下:
熔鑄設備:熔煉爐(天然氣或電加熱)、鑄造機(水平連鑄機為主,可連續生產鋁棒)、均勻化爐(消除鋁棒內部組織不均)。
擠壓設備:擠壓機(按噸位分中小型 500-1500 噸,大型 2000-5000 噸)、模具加熱爐(將模具預熱至 400-450℃,減少擠壓阻力)、牽引機、在線淬火裝置。
表面處理設備:陽極氧化槽(硫酸溶液槽)、電泳槽、粉末噴涂線(靜電噴槍 + 固化爐)、氟碳噴涂線(高壓噴槍 + 高溫固化爐)、著色槽(用于陽極氧化后染色)。
檢測設備:萬能材料試驗機(測抗拉強度)、鹽霧測試箱(測耐腐蝕性)、三坐標測量儀(高精度檢測截面尺寸)、色差儀(檢測表面顏色一致性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