鋁型材加工是圍繞鋁合金型材(通過擠壓、拉拔等工藝制成的截面固定的鋁材)進行切割、鉆孔、銑削、折彎、表面處理等一系列工藝,將其加工成符合建筑、工業、家居等領域需求的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。
?
其核心是根據不同場景的功能與外觀要求,通過精準的工藝控制,實現鋁型材從 “原料” 到 “可用部件” 的轉化。
不同應用場景對鋁型材的加工精度、形態、表面質感要求差異大,需針對性選擇工藝組合,以下是核心的 5 大工藝:
1. 前期預處理:確保原料適配性
加工前需對鋁型材原料進行基礎處理,避免后續工藝出現誤差或質量問題:
校直處理:鋁型材在擠壓、運輸中可能產生輕微彎曲,需通過校直機(機械校直或液壓校直)將其調整至直線狀態,保證后續切割、鉆孔的精度(尤其是建筑幕墻、工業框架等對直線度要求高的場景)。
表面清潔:去除型材表面的氧化膜、油污、粉塵(可用酒精擦拭或弱堿清洗),避免影響后續表面處理(如噴涂、氧化)的附著力,或導致鉆孔 / 銑削時雜質嵌入。
2. 基礎切割:定長與定形
切割是鋁型材加工的 “第一步塑形”,需根據設計尺寸精準截斷,核心工藝分為兩類:
數控鋸切:采用數控雙頭鋸、數控切割鋸,精度可達 ±0.1mm,適合批量加工(如門窗型材、貨架立柱),可實現 45°、90° 等角度切割,且切口平整、無毛刺(減少后續打磨工序)。
激光切割:針對復雜截面、薄壁鋁型材(如裝飾性鋁型材),激光切割可實現異形切口(如弧形、鏤空),熱影響區小,不會導致型材變形,但成本高于數控鋸切,適合高精度、小批量定制場景。
3. 孔位與槽位加工:滿足裝配需求
鋁型材需通過螺栓、鉚釘等連接,因此需加工孔位或槽位,核心工藝包括:
數控鉆孔 / 攻絲:使用數控鉆床或加工中心,在型材指定位置鉆通孔、盲孔,或攻絲(如 M6、M8 螺紋),精度依賴設備定位(一般 ±0.05mm),常用于框架連接、配件安裝。
銑槽 / 銑面:針對需要嵌入配件(如密封條、玻璃)或拼接的場景,用數控銑床加工槽位(如 U 型槽、T 型槽)或銑平型材表面,保證裝配間隙均勻(如門窗型材的槽口公差需≤0.2mm)。
4. 折彎與塑形:實現復雜形態
部分場景需鋁型材呈現彎曲或異形結構(如弧形幕墻、家居圓弧框架),核心工藝為:
數控折彎:將鋁型材固定在折彎機上,通過數控控制的模具加壓,使型材沿指定軸線彎曲(彎曲角度 0°-180°),需注意鋁型材的 “折彎半徑”(一般不小于型材厚度的 1.5 倍,避免開裂),適合厚度≤10mm 的型材。
熱彎(針對厚型材 / 大弧度):對于厚度>10mm 或彎曲弧度較大(如圓弧半徑>1m)的型材,需先將鋁型材加熱至軟化溫度(約 300-400℃),再通過模具緩慢彎曲,冷卻后定型,避免冷彎導致的型材斷裂。
5. 組裝與質檢:確保成品合格
加工完成后需組裝(針對成套產品,如門窗、框架)并進行最終質檢:
組裝:根據設計圖紙,用螺栓、角碼、鉚釘等將加工好的鋁型材部件連接,部分場景需打膠(如門窗密封膠),保證結構穩固、密封性能(如防水、隔音)。
質檢:重點檢查 3 項核心指標:
① 尺寸精度:用卡尺、卷尺核對長度、孔位、槽位公差;
② 表面質量:檢查表面是否有劃痕、涂層脫落、氧化斑點;
③ 結構強度:通過壓力測試(如框架承重測試)、密封測試(如門窗水密性測試),確保符合行業標準(如 GB/T 5237《鋁合金建筑型材》)。